“好久沒有看到這麼棒的皮克斯電影了”,在觀看腦筋急轉彎2的當下,心中各種情緒小角色不自覺的發出這樣的讚嘆,自疫情以來,光看票房表現就知道,這幾年皮克斯所出產的電影並不如過去那般廣受好評,加上迪士尼近年品質下滑程度,讓人不禁擔心皮克斯是否也跟著影響,讓過去引以為傲的獨創性與驚人創意是否跟著一去不復返,而幸好「腦筋急轉彎2」並未讓觀眾失望,除了再次展現皮克斯引以為傲的驚人創意外,緊湊劇情中各種溫馨感人的情節設定,精彩程度可說是今年各大商業電影中的翹楚,成為今年破紀錄的票房之作可完全不意外。
在「腦筋急轉彎」中所出現的五個情緒角色:樂樂、憂憂、怒怒、驚驚、厭厭,作為片中主人翁萊莉在腦中所出現的情緒基底,而續集中步入青春期的她,在劇情設定中增加了焦焦、羞羞、倦倦、慕慕四種情緒,很有趣的是這些角色在電影裡都在非常短的時間內突然出現,有如日常生活中的小女生邁入青春期時突然鬧情緒那樣讓人不知所措,而在這其中最搶眼的就是代表焦慮情緒的焦焦了,由於萊莉進入中學階段面臨無法與好友相隨,而在訓練營又得適應全新環境與不同的隊友,還有力求表現給自己的壓力,雖然在片中焦焦就像一個大魔王般的存在,處處阻饒樂樂這些既有角色,但她所展現的情緒表現我倒是很能體會,面對未知事物的不安,想要力求表現但卻力不從心的無奈,還有自我要求的緊張感,回想過去的成長過程,在電影中每個時刻都能深刻體會萊莉的處境,看到那焦焦最後近乎發狂的模樣,心中其實對這個將整個腦中世界鬧到天翻地覆的角色其實頗有共感的。
在寫這篇文章前,還特地去看了一下之前自己寫的第一集心得,想到當初在看「腦筋急轉彎」時,曾經遇到小孩在氣氛正感人的時候發出惱人的笑聲,打斷了醞釀已久的情緒令我相當火大,也因此在觀看「腦筋急轉彎2」的時候,特地等到熱潮減退後再去觀看,雖然依舊有小朋友在場,但數量可是遠遠不如當時看「腦筋急轉彎」的狀況,也因此獲得了極滿意的觀看體驗,也不知道是不是年紀大了,對許多事情特別有感觸的緣故,從電影剛開始提到萊莉與親友的互動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心中就有種莫名的感動,那些畫面就彷彿重映當初自己曾遇到過的情境,既有快樂也有苦澀,當看到電影最後萊莉內心的防線因愧疚而崩潰時,真的讓我揪心不已,內心的情緒小角色似乎也在大喊著:「我懂我懂,我完全能體會萊莉的感受」,同時也不禁好奇在場的小朋友心中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因為這根本是拍給大人看的電影,只有經過各種人情世故的大人們才能深刻感受到片中所提及的情境啊!
片中萊莉在青少年時期所面臨的種種困境與壓力,如實的反映出了許多人在青少年時期所體會過的經歷,也是本片最重要的主軸,在外在環境的刺激與身體受到賀爾蒙催化的影響下,所衍生出的情緒變化顯然遠遠超過原本的步調,劇中新增的三個情緒角色出現的看似突兀卻也頗為貼近現實的情況,還記得在國高中時期,面對到的人際關係與課業壓力遠遠超過國小時期,而在社會氛圍的期待下,若不跟著改變是很難適應當下環境的,而隨之而來的焦慮也開始影響自己的身心,如同萊莉一樣做些違背自己本性的事,而本片也相當高明的不將劇情導向常見的快樂結局,像是萊莉最後克服難關成為贏家,以及擁抱全新的人際關係之類的,反而是擁抱無數的挫折,將這些苦澀的經歷變成自身性格的一部分,也正是所謂的成長,既感人且不落於俗套,不得不佩服編劇們的巧思,劇中各種針對大腦神經中樞處理情感的巧妙安排,幾乎是讓各年齡層觀眾認識人類大腦機制的絕佳示範,也不禁想著,如果再有接下來的續集將會如何安排接下來的劇情,更多人類的情緒出現會如何影響這部電影呢?想想許多人國高中可能經歷過的事情,我想這個系列電影的美好經驗停留在第二集可能對所有觀眾與編劇會比較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