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緯來日本台重播「白色巨塔」,雖然是10多年前的日劇,但以現在的角度看起來還是精彩無比,作為近來日本醫療劇氾濫的始祖,2003年的「白色巨塔」依舊有著難以撼動的經典地位,除了演員們一字排開在今日依舊是豪華到難以想像的陣容外,巧妙改編原著的編劇井上由美子絕對功不可沒,畢竟原著是距今約半個世紀前所出版的小說,時空背景與醫療技術和現今也大大不相同,光是小說中財前最後死於胃癌,2003年版本中死於肺癌,到最近岡田准一演出的版本是死於胰臟癌,就可看出醫療技術的進步已經讓以往被視為絕症的情況已不再難以挽回,而昭和時代與平成時代的科技差距,像是手機的運用上也大大地縮短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頻率與難度,而原著小說中財前的入贅身份與數年難以見到親生母親的情況,在最新版本的白色巨塔中看來也是格外的奇怪,也因此,劇情時間設在2000年左右的本劇可說是完美融合昭和與平成的時代背景,近年來大幅變動的醫病關係也不再像故事中所敘述中醫生有著高高在上的的權威地位,反而得戰戰兢兢的面對許多不理性病人的挑釁與攻擊,對我而言,在2003年的這個版本中這樣的故事設定其實已經是最貼切了,之後再續拍可能也很難能讓觀眾有著同樣的共鳴了。
而演員的部分我想也是這十多年來最為精采的集體演出,全劇從主角到配角每個都有著鮮明的個性,而當中最讓我印象難忘的兩個角色,由黑木瞳所飾演的情婦花森慶子與唐澤壽明所飾演的財前醫生絕對是本劇最閃亮的兩顆星,黑木瞳將情婦這個原本遊走在道德邊緣的角色詮釋的既迷人又性感,全身充滿知性的光環搭配上適切的交際手腕,應對進退出色也不失體貼的溫柔,就算是情婦,觀眾也很難對她產生反感,而唐澤壽明的演出也非常了不起,將財前醫生這樣有著多種面向的人格特質呈現的極具說服力,不管是對於功名的急切渴望,拉攏下屬時豪氣大方,在需要低聲下氣時也能放下身段請求對方協助,得到權力後的自大狂妄,玩弄權勢脅迫部下所展現的猙獰,面對家人情人的溫柔,還有對老同學里見的情誼,面對死亡時的真情流露,在最後得知自己死期將至後所言:「我沒有感到不安,只是.....好不甘心」,那內斂又極具爆發力的演技,也讓這一幕奪走許多觀眾的淚水,身為社會人士的人,我想在這年紀時更能體會這種情境下財前的感受吧。
而時隔多年出社會工作了好幾年之後再來看這部經典作品,讓我感到非常意外的是,在PTT日劇討論板中,那位當年被許多人稱讚是好醫生表率的里見醫生,如今反倒變成了一個麻煩人物,除了白目不懂的體貼同學財前的好心相助外,還三不五時扯他後腿,只為了成就自己心中的理想,而那位壞壞的財前醫生反而受到許多網友的同情,不得不稱讚稱讚原著作者山崎豐子的犀利筆觸,同樣的故事在不同年齡層的人的眼中看來竟有如此巨大的差異,學生時代的我會認為財前是個黑心醫生,而里見醫生才是真正的好醫生,但成為社會人士後,里見對病人而言雖然還是個好醫生,但做為同事與家人來說就是一個讓人頭痛的人物,能堅持自己的理想與道德標準的確非常了不起,但卻很可能深深傷了身旁的親友,而反倒是財前醫生的形象在我心中有了很大的變化,即使他有不少惡習,抽煙喝酒、包養小三,利用職權脅迫下屬等等的惡行樣樣來,但看到他對以前的同學里見總是情義相挺,而且他也彷彿是許多社會人士的化身一般,在職場上勇於承擔所面臨的壓力,還有對地位與成就的企圖心,明明在現在社會中被當成必須要有的人格特質,在這樣的戲劇中卻因為身為醫生發生了醫療疏失,而被形容的那麼不堪,一方面除了無語問蒼天之外,另一方面也覺得相當諷刺,社會中那不斷吹捧的企業傳奇與話題人物的座右銘與行為模式,追求成功這樣看似理所當然的事在這樣的故事中顯得非常可笑,而保持初衷堅持理想的現實下場卻也不如預期的那麼美好,不管在小說或是現實生活中都是一樣淒慘,而這樣的荒謬卻又真實的讓人心有所感的故事,也難怪近半世紀來會不斷被改編成影視作品了。
話說回來,在這個每個角色都帶著些許遺憾走向結局的故事中,有一個角色卻彷彿像是人生勝利組一般地默默存在著,以前從未注意到,其實那位病理學的大河內教授也許才是故事中的贏家,除了擁有教授的地位外,也能不同流合污的堅持自己的作風存在於大學體系中,還能插手教授選舉事務影響選舉結果,自己喜愛的學生里見被趕出大學也能動用自己的人脈照應,大學中每個教授都得敬他三分的程度,把他當成幕後大魔王也不奇怪,比起為了爭奪權力官司纏身而累倒的財前,或是堅持理想而被趕走的里見,大河內教授這樣又有地位又有風骨的人,反而才像是小說中才有可能出現的神奇角色呢!